逸豪五金网 >> 适配器

2006宏观调控涉入深水区要素价格调整启动在即0碎石机

2022-07-07

2006宏观调控涉入深水区 要素价格调整启动在即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指出,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为2006年中国经济定下的基调依然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强调要“用好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文章认为,眼下,中国内地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货紧缩问题、内需消费不足

等问题再次成为财经界热议重点。然而,隐含并贯穿于这种种经济运行中所出现问题的,是更为基础性的要素市场机制改革问题。

钢铁业为何历经宏调仍难逃产能过剩宿命?

近日,来自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字表明,今年中国钢铁总产量已大幅超出总消费量,行业性产能过剩提前到来。钢协话音未落,在中国钢材市场上具有指标性地位的宝钢集团宣布旗下钢材价格大幅削价销售。

虽然早在2003年,中央经济管理高层就对钢铁行业进行了力度不小的宏观调控紧缩政策,然而两年之后,钢铁业依然难逃产能过剩的宿命。究其原因,固然有前两年钢铁价格居高不下致使钢铁业投资无序膨胀的因素,但也侧面反应出中国要素市场价格机制扭曲,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缺位的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的要素价格依然带有浓重的行政调控色彩,合理的要素市场机制尚未建立,造成中国经济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疲于在行业性产能严重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之间奔波救火,几年来电力行业产能从严重过剩到严重紧缺,再到现在市场人士预期2007年电力市场将严重过剩的戏剧性“钟摆式”行业发展怪圈告诉我们,现行要素价格体制下形成的要素价格刚性,直接导致了市场资源错配,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一大阻滞。

理顺要素价格助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在国民经济三驾马车—净出口、投资和消费中,一直存在消费比重偏低、投资比例过大的问题。今年以来,消费比重略有提升,但比例依然差强人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近日指出,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快速增长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生产力要素价格被低估,其中包括货币要素、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价格的低估。

范剑平认为,目前在三种要素价格中,除劳动力价格较低的部份原因是由于市场供应充分外,目前我国的土地、货币价格均非市场化机制下形成的价格。以土地为例,现在地价极低,并不是由于土地供应过剩造成土地便宜,而是政府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前提下的扩张性土地政策,把土地价格强制性压低,使原本宝贵的国家土地资源价格扭曲,也使本来许多无利可为的项目由于土地价格过于低廉而变得有利可图。

理顺土地、资本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打破上游工业品和资源品的垄断经营模式,尽快实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由价格制定者到市场环境建立维护者的角色转换,更多地利用市场无形之手调配资源,将有助于逐步提振消费内需比重,实现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构性调整。

提高资源品定价将令通货紧缩阴影消散

从钢铁业和电力行业即将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看来,建基于过多行政手段之上的宏观经济调控,虽能收到一时之效,但难发挥长期性的根本调整作用。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来自国际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来自国内的民生诉求,以及对于近年来几场关系国计民生重大改革的社会大反思,致使水、电、油、天然气及其它一些公用事业品价格调整迟迟未能推出。

眼下上至政府,下至民企,都在反思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事实上,真正推动中国经济低效率、高能耗增长的,不是低迷的资本市场和过高的储蓄率,而是过于低廉的资本要素:土地、水、电、成品油、天然气和公用事业品等等。

资源品定价偏低不仅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大为削弱,甚至令近期经济运行指标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苗头。然而,相信随着资源品定价机制的完善,通过合理价格调整来真实反映资源稀缺性,通货紧缩阴影将自行散去。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也为理顺要素定价机制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

要素价格调整启动在即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近期在不同场合表示,当前要认真研究水价、电价、石油天然气、煤炭、土地价格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价格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完善对垄断性、公益性价格的管理,注重运用物资储备、价格调节基金等经济手段引导价格。同时,要正确处理价格改革与配套改革的关系。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源市场体系,促进资源商品自由流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近期在谈到扩大内需的问题时,也罕有地将“理顺资源、劳动力、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把投资收益转化为消费收益”,作为下一阶段财政政策的首要重点提出。

从发改委主任马凯近期的表态看,发改委已经为土地、电价、水价等方面的要素市场改革准备好了配套改革方案。目下国民经济运行格局稳定,价格环境温和,相信正是推出要素市场改革的良机。然而,要素市场改革切忌将最终目的简单化为提高资源品价格,而应致力于建立市场化的可加可减良性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力保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上一篇:应对复杂国际贸易形势 广东初步建议四体联动 下一篇:中国将改变经济模式 扩大内需避免过度依赖投资

万能试验机哪家好

济南磨损试验机价格

10吨扣件试验机

济南摩擦试验机厂

友情链接